百里挑壹推荐

即可发送给好友,
或分享到朋友圈。
壹家之言专栏
- 朱伟明:“双十一”全民狂欢节背后的推手
双十一全民狂欢节将先前的需求憋住推迟,将日后的需求提前早产,将正常的刚需变得无序。
- 贾小艺:拨开眼花缭乱的款式,看清消费需求基因!
我们身边有很多你觉得打扮有点普通、甚至有点LOU的人,你一定会想过他们为什么不打扮的好看点,她穿的这些衣服明明不适合她啊...
- 杨大筠:“明星代言”换汤不换药有个“毛用”?!
- 程伟雄:基本款失灵,优衣库“早衰”
- 大筠点评:从复星参与竞购Jimmy Choo看时尚产业并购现状
- 闵光亚:自创区域品牌:不懂这三点就死!
- 阿福先生:"阿里的新零售"哪儿不对?
- 李金波:如何低成本管理服装供应链?
- 崔唯:2017年秋冬国际四大时装周最美色彩TOP30
- 杨大筠:中国时尚消费的未来—格局决定结局
- 贾小艺:"五只黑天鹅"引发的服装行业思考......
- 程伟雄:森马邱光和5年后800亿的“小”目标真的能做到吗
壹目了然专题
杨大筠:盘点2016,看未来中国服装产业前景!
2016年即将过去,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持续低迷市场的严峻考验,形式依然不容乐观。
就宏观经济环境而言,产能过剩依然困扰中国服装制造业,81家上市企业除少数业绩增长达到预期,多数企业依然维持***但增长乏力,***亏损企业数量减少,但可以肯定的是,市场需求复苏依然遥遥无期;整体服装产业产能在增长,***下滑速度正在减速,说明服装产业自2012年—2015年快速下滑趋势得到遏制,企业已经适应未来长期缓增长的局面,对互联网从恐惧的无所适从到熟练的积极参与其中,已经跨越了从观念到行动的过程。
库存已经不在是2016年困扰企业的主题,但新的增长模式依然是主要的问题,面对宏观经济转型、消费升级,我们的企业正在积极探索突破的端口,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原来的成功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,需要创新的思路寻求突破的机会。
我个人的创新突围的建议如下:
1
如何锁定未来消费人群确定品牌持续发展目标,关系着企业今后的战略和投资,只有精准的定位才能有效的发展;
2
如何改变原来产品设计思路,从完全复制到形成自身的风格,毕竟未来是一个个性化、消费者主导消费的时代,产品才是内容,性价比才是粘合度;
3
如何摆脱过去品牌推广模式,学会品牌IP化、沟通社交化、消费社区化,网红经济势不可挡,互联网时代品牌营销已经进入新时代;
4
如何灵活、有效驾驭渠道的多元化,线上和线下互动、互通,除了渠道的一次扁平化,还要实现无缝对接的扁平化,让产品、推广、消费直接对接,去中间层是必然,没有彻底的渠道优化就没有***空间,从T型台走向消费成为必然;
5
如何构建新型的供应链SCM?过去供应链是企业推动需求,未来是消费驱动供应,抓住需求的端口才能在供应链环节创造***,传统的供应链必须延伸或者推进到消费端,不是简单的链接而是系统的整合;
6
如何适应大数据和应用大数据,首先必须把制造思维转化为服务思维,未来的服装产业是服务业不在是制造业,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不是设备和厂房而是大数据,只要透过数据精准营销,才能提高设备效益降低库存、提高顾客体验感,***不同的是:未来的大数据不是企业ERP的数据而是产业大数据,共享经济是跨越自有数据领域才能发现新的需求特质;
7
库存依然是传统企业的痛点,互联网时代的“即看即买、预售”是才是“零”库存的解决之道,这是一个基于大数据、设计、供应链SCM、零售、消费者的系统工程,不突破不能获取***,克服不断增长的宏观成本就是从自身管理“刮骨疗伤”,痛下决心才能适应未来“缓增长”时代的来临,“缓增长”的特质就是“微利”,微利还能获利就是消费者期待的“性价比”时代;
8
用“金融思维”替代传统借贷或者质押模式,服装行业的三角债、五角债盛行,下游欠上游层层欠债,让本来供应链漫长、资金周转慢的服装产业效率低下,金融思维、共享思维的特点就是可以通过:众筹、股权、借贷等方式整合上下游产业,形成规范的资金管理体系,用金融手段改变合作关系、改变资产价值、提高资金使用能力,规范的前提建立***机制、股权机制,重构合作关系才是出路;什么退换货、压货销售、托管等都是市场需求旺盛扩大占有率的有效手段,但今天是产能过剩、资金短缺、信贷成本高的时代,想要持续下去必须改变过去方式才有出路;
9
管理和团队的提升是竞争力的关键,但作为企业的软实力这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完善的过程,没有***的管理模式只有不断努力的结果,中国服装企业不在是员工的技能问题,也不是老板的观念问题;那种天天“赶场”学习的企业主他们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,而是需要无助的“安慰”,只有病入膏肓的人才需要安慰,把业绩做上去,有问题业不是问题。
Q
服装作为人类的刚需,未来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,必然有很大增长空间,毕竟2015年中国人均服装消费水平刚刚接近世界平均水平,真正的需求海没有被释放,现在的产能过剩是“数量”上的产能过剩,而非“质量”上的产能过剩。
未来新需求会集中在60-70年代老龄化的银发消费群体,还要千禧一代的90-00后的新生代人群,但这是一个个性化、性价比的新需求,服装产业的“暴利时代”在未来5年将彻底画上最后的“句号”。
如何迎接新时代的到来,你准备好了吗?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- 杨大筠:并购让山东如意成为中国服饰类最大的奢侈品集团 2017-08-16
- 全球时尚产业投资专家杨大筠:小众即是大众的品牌时代 2017-07-20
- 杨大筠:“明星代言”换汤不换药有个“毛用”?! 2017-07-10
- 大筠点评:从复星参与竞购Jimmy Choo看时尚产业并购现状 2017-06-05
- 杨大筠:中国时尚消费的未来—格局决定结局 2017-01-06
- 杨大筠:中国服饰企业需客观对待问题 仰望未来信心 2016-12-29
- 杨大筠:国际时尚产业趋势在哪儿? 2016-09-20
- 杨大筠:2016下半年调整战略一定要抓个性化市场! 2016-08-12
- 杨大筠:中国定制业有前景,但我不相信他们有前景 2016-07-15
- 杨大筠:独立设计师的未来在哪里? 2016-07-15